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2025年 第5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上一期

专题:脑机接口

  • 基于分布式架构的脑机接口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刘永博, 张洪欣, 杨晨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2-10.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01
  • 摘要 ( 87 ) HTML ( 10 )   
  • 脑机接口目前发展迅猛,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脑机接口虽然在技术层面发展十分迅速,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存在很大缺口。基于分布式架构的脑机接口教学系统通过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了算法提交、测评和反馈等功能,取得了帮助学生实时检测学习成果、支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的效果。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云端和本地部署,利用消息中间件和注册中心实现高效通信与调度。通过降低学习门槛,提升实践机会,该系统有效解决了脑机接口教学中实践不足、评价模式单一等问题,为培养脑机接口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脑机接口伦理风险及伦理审查研究
  • 付娜, 周洁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11-15.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02
  • 摘要 ( 59 ) HTML ( 4 )   
  • 脑机接口技术可通过直接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实现人机交互,近年来在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脑机接口技术在极大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风险。首先,介绍了脑机接口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其次,从个体、社会、人类的本质与道德等层面分析了脑机接口技术带来的伦理风险,并从技术与人为两个方面总结了风险的影响因素;再次,总结了脑机接口科技伦理问题的特点,并梳理了我国在脑机接口方面的伦理要求;最后,提出了脑机接口伦理审查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Nginx负载均衡的大规模脑电信号处理集群架构设计与实现
  • 刘玉婷, 吴彤, 任祥辉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16-24.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03
  • 摘要 ( 53 ) HTML ( 2 )   
  • 随着脑电信号处理技术在医疗、神经科学及人机交互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单机架构在高并发场景下存在计算资源受限、延迟高、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Nginx负载均衡的脑电信号处理集群架构,通过反向代理技术将并发请求分配至分布式节点,结合标准化数据处理流程及统一集群入口,显著提升系统实时性、资源利用率与吞吐量。实验表明,在并发量为100~2 000个的情况下,集群架构的平均响应时间与最小响应时间均有了显著优化,同时吞吐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且Nginx的IP访问控制策略有效拦截非法请求,保障数据安全。该架构通过动态负载均衡实现资源高效调度,为大规模神经数据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可融合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拓展至复杂脑电分析场景,助力精准医疗与智能交互发展。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融合专注度评估与反馈的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研究
  • 范雪梅, 满建志, 张慧, 龙善丽, 孙光宇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25-35.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04
  • 摘要 ( 39 ) HTML ( 3 )   
  • 针对目前基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脑机接口的康复训练方法试验方式单一、缺乏实时反馈以及脑电解码率较低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一种融合MI专注度评估与反馈的康复训练方法。该方法引入MI专注度解析,采用MI引导的脑电采集范式和集成专注程度评估的任务设计,提高脑电数据有效性。同时,根据被试任务态专注度评估反馈参数,实现更高效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训练方法提高了被试的专注度,验证了被试不同专注程度下的脑电差异,MI脑电二分类平均准确率达到84.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生理信号发生器技术研究综述
  • 秦冬至, 梁栗炎, 张倩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36-43.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05
  • 摘要 ( 36 ) HTML ( 1 )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理信号分析设备投入医疗应用,可有效提升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医疗设备的评估和测试验证面临技术复杂度高、周期长等挑战。因此,生理信号发生器近年成为研究与开发热点,该设备面向生理信号分析设备的功能性能测试与校准,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目前缺少对生理信号模拟器从原理到技术方案的总结,且不同生理信号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首先系统阐述了生理信号的特征、生理信号模拟器的架构及其子模块原理;进而对比分析了主流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与应用场景;最终系统性梳理了现有生理信号模拟器的实现方案及其创新点,旨在为生理信号模拟器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未来产业发展初探:以深圳市为例
  • 黄岑, 刘钰莹, 黄韶龙, 李梦田, 庞澍, 林伟彬, 李方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44-52.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06
  • 摘要 ( 45 ) HTML ( 3 )   
  • 深圳市“十四五”和未来产业集群规划将脑科学与脑机工程列为八大未来产业之一,具备跃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围绕“四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基于详实的产业和科研数据,综合运用文献计量、专利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系统梳理该领域的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市场动态、人才团队情况,并提出培育发展建议。该领域聚焦认识脑、保护脑和连接脑三大方向,全球产业生态已完整覆盖基础研究到商业开发。同时,中国呈现需求扩张、资本集聚、企业矩阵成型态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近年来,深圳依托政策-资本-市场协同优势,科研产出增长显著,跨区域合作活跃,正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增长极。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
  • 周洁, 成苈委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53-58.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07
  • 摘要 ( 49 ) HTML ( 3 )   
  •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通过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通信与控制通道,实现了对人体功能的辅助、增强和修复。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BCI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和商业化。系统梳理了BCI技术的分类、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研判。在技术层面,通信和运动类BCI以及治疗类BCI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无创和有创技术的创新。在产业发展方面,全球多地政府已开展脑计划规划,为BCI指引发展方向,同时投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预计未来将涌现一批BCI产业集聚区和优秀企业,推动产业加速发展。BCI技术有望在医疗康复、教育、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重塑人机交互范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脑电图的情绪识别机器学习方法比较分析
  • 李志芳, 成苈委, 周洁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59-67.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08
  • 摘要 ( 47 ) HTML ( 3 )   
  •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基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的情绪识别成为研究热点。对比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不同核函数在EEG情绪识别任务中的性能,并与决策树、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常见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DEAP数据集,通过对不同核函数(线性核、径向基核和多项式核)与其他模型的性能进行分析,发现随机森林在准确率和AUC值方面表现最佳。线性核SVM适用于数据线性可分的情况,而径向基核和多项式核的效果相对较差。此外,还探讨了神经网络的表现,并提出了优化模型和核函数选择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基于EEG的情绪识别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并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进步。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与政策

  •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孪生城市高水平发展和高质量建设
  • 刘高峰, 姜约瀚, 张育雄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 51(3): 74-82. DOI:10.12267/j.issn.2096-5931.2025.03.010
  • 摘要 ( 60 ) HTML ( 3 )   
  • 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深入发展,数字孪生城市已然成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城市数字孪生体融合跨行业海量数据,使得城市运行机理在数字空间实时呈现、提前推演成为可能。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数字孪生城市领域,人工智能在三维数据生成、多模态数据输入输出、数字空间群体智能、物理空间的单体智能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赋能加持作用,初步形成孪生体快速建模、三维数据自动生成、快速创建场景、智能决策、算法场景自主推演、多模态数据处理、虚实交互控制7方面的赋能作用和路径,助力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高水平推进。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标准

  • 点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新闻公告 更多
ICT洞察 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 工业和信息化部精品科技期刊奖
  • AMI(2022版)A刊扩展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入选中国科协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 1975年创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办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编辑出版: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编辑部

总 编: 余晓晖

副 总 编: 续合元

主 编: 张晶

编 辑 部: 刘珊 吴辉 赵志华 刘思寒
                 张纯 王秀屏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2号

电 话: 010-62300192

传 真: 010-68027707

联系邮箱: ictp@caict.ac.cn

邮 编: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