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23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22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21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20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19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18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隐私计算的兴起,为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价值释放提供了新模式,但是面对技术产品的百花齐放,用户选型时除了需要对产品的基础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进行考量之外,也开始对能否与部署不同平台产品的机构继续数据合作产生顾虑。隐私计算的跨平台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技术产品应用落地和推广的一个关键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需求产生、概念内涵、现实难点、实施路径、探索进展和未来的推进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隐私计算产品性能是阻碍隐私计算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约束之一。介绍了隐私计算产品性能标准化的挑战,包括从性能与安全角度介绍了隐私计算中的主要技术,隐私计算技术安全、性能和准确度三者相互制约的情况,以及缺乏统一的性能测试标准的现状;并对隐私计算产品的评估维度、隐私计算当前的局限与未来展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因安全需求和法规要求,整个数据流通领域即将进入密态时代。要承载关系到国计民生各行各业的数据业务,数据密态技术必须要在安全性、性能、可靠性、适用性和成本上达到作为基础设施的关键指标要求。通过分析密态时代所需关键技术的现状,发现它们都有本质上难以克服的缺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隐私计算思路:可信隐私计算,它通过融合密码技术、可信计算技术等获得了更强大和更均衡的综合性质,并对其中的两项典型技术——受控匿名化和可信密态计算进行了介绍。
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在政策和市场层面均大力推进数据交易流通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数据权属难以界定、数据使用范围难以有效控制等核心问题,以往的数据交易模式并未带来大规模数据流通和数据要素市场的繁荣发展。通过对数据交易流通现状以及传统数据交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遵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强调的数据要素流通中数据安全可控的要求,从技术层面给出基于隐私保护计算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对打造数据交易流通的新范式提出建议。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两方纵向联邦逻辑回归协议,并在半诚实安全模型下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包括模型训练流程和模型推理流程的安全性,且无需对非线性函数使用多项式近似计算,从而保证了联邦逻辑回归协议模型无损。
隐私计算技术在不获知其他参与方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处理数据,保障数据在流通与融合过程中的“可用不可见”,成为数据安全合规流通的一种“技术解”,已被应用于数据密集型行业。通过隐私计算在金融、医疗、政务及新型场景中的典型应用,梳理相应应用范式,并提出问题与展望。
为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更好地开展,跨机构、跨行业之间的数据融合必不可少,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在金融行业尤其是普惠金融方面的应用场景广泛。对多源数据融合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以及隐私计算技术在普惠金融业务链条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和实践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
医疗信息化的浪潮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医学数据的维度和规模,然而出于数据流动合规性、隐私安全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考虑,这些数据往往局限在单一机构里。数据之间无法形成互联互通,就无法释放真正的价值。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驱动,被认为是技术层面最优解的隐私保护计算快速从幕后走向台前,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分别从技术和实际应用两个角度对隐私保护计算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全球经济加速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面临新一轮发展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以《美国半导体产业状况》公布的全球产业数据为基础,审视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事实,并从产业成长、迁移与重塑3个方面分析产业发展大趋势、大规律,以期更好地把握产业演进最新走向,深化规律性认识并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优势。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存储墙问题对计算系统的制约,应对新的存储应用需求,新型存储器正逐渐从科研走向产业化。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国际巨头纷纷加入相关技术的产业化推进中。新型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相变存储、磁变存储和阻变存储。相变存储适用于大容量的独立式存储应用,磁变存储适用于小容量高速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阻变存储则有可能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存算一体等领域发挥作用。
随着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流通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数据中存在的隐私信息会在流通过程中面临泄露风险。隐私计算可以在满足隐私保护约束的同时促进数据价值的释放,而不经意关键词检索是隐私计算的基础任务,对隐私计算的落地应用至关重要。对不经意关键词检索的任务定义以及相关任务进行了介绍,详细解析了目前不经意关键词检索的典型技术路线,最后对不经意关键词检索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C-RAN架构已成为5G前传主流模式,相比D-RAN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从助力5G前传C-RAN大规模组网建设出发,系统研究了5G前传关键技术中的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和系统架构,分析了无源和半有源架构的适用场景,总结了相关标准化和产业应用情况,并对5G前传网络进行了展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