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23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22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21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20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19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No.5 | No.4 | No.3 | No.2 | No.1 | |
2018 | No.12 | No.11 | No.10 | No.9 | No.8 | No.7 |
No.6 |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不断冲击并重塑传统经济形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是发展的主构成。但目前学术界、产业界对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过程及其融入多元市场主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数据要素价值创造过程及其融入多元市场主体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加深对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以及新经济行为的深层次理解,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市场化在数字经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目前,全球对于数据要素的认识仍然处在积极探索中,正确把握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新内涵、新特征、新要求、新挑战至关重要。在对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指数测度发现我国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起步晚、起步缓,面临数据产权确权难、数据价值评估难、数据交易流通难、数据保护监管难等挑战,从而从加快数据汇聚、推动数据流通、深化数据应用、强化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解决路径。
数据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发展,多次要求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将经历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3个发展阶段。当前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面临理论研究框架匮乏、有效数据资源供给不足、安全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应加强理论探索研究,建立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数据要素的生产力,更好地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新活力,最大程度释放数据要素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进一步明确数字经济范畴。基于“十四五”规划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当下面临的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创新思路框架IP-VSGI:即一套产业基础、两大支柱和四个核心要素,并探讨框架内涵和各要素作用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策略建议。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既要发挥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要推进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和公平性。数字财政是和经济社会数字化相适应的新型财政治理模式。建设数字财政有利于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与现代化水平,并助力于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重点分析了数字化对生产、税收、财政等带来的风险与机遇,然后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给出数字财政建设若干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不仅成为驱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且培育了多元化的就业需求,扩大了更广泛的就业领域。基于国内现有文献,先从我国数字经济现状出发,着重分析数字经济就业特征以及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然后对数字经济如何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提出对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有效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已有国内外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研究,融入可持续发展等新指标,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由能力支撑体系、数字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组成的数字经济衡量指标体系,其中包括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
“二选一”是我国平台经济领域较为常见的一种竞争策略,其实质是通过排他性交易限制第三方商家的多栖行为。我国平台经济中“二选一”现象的普及程度远超欧美发达国家,其原因包括立法与执法存在不足、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特殊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等。从平台间竞争和平台内经营者间竞争两个维度分析了“二选一”行为对竞争的影响机理,提出跨边网络效应、用户转移成本、中小商家数量、平台双重角色等是影响竞争绩效的关键因素,并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治理“二选一”行为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开启中国绿色发展新篇章,“绿色化”与“数字化”“智能化”的协同成为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发展方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抓手。论述了“双碳”战略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通过对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数字基础设施、智能中枢、智慧应用等方面的分析,梳理出与“双碳”战略相关的建设内容,最后提出了“双碳”战略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建议。
在信息通信行业个人和家庭业务已得到充分发展的背景下,政企业务成为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各相关机构均将发展资源逐步向政企业务倾斜。信息通信行业政企业务研究具有广度较大,但深度不足;以愿景为主,但技术不足;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研究理论和研究结论等特点。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的发展愿景,为信息通信行业政企业务发展指明了未来的方向。首先,从信息通信行业政企业务的主要领域入手,探讨政府、企业和高校的研究立足点差异和研究局限性;其次,探索信息通信行业政企业务的主要类型,寻求未来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潜在可能性;最后,分析信息通信行业政企业务的主要趋势,为未来信息通信行业政企业务研究构筑系统化研究框架。
当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其网络性能优劣和网络效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分析了影响互联网网络效能的关键环节因素,对比了我国不同区域及与国外发达国家地区在网络建设和性能方面存在的差距及部分成因,进而结合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对互联网网络的支撑需求,从国内国际不同网络层面提出优化调整策略举措,以提升互联网网络质效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研究了面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快速传播需求,并针对传输需求设计网络切片SLA指标,给出了面向气象预警信息传输的网络切片设计参考方案。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还面临政策监管、产业、市场和交易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交易可追溯等特点,可以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监管环境,构建可信、高效碳交易平台和市场,对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和我国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智能交通的自动驾驶和V2X两大关键技术入手,对智能交通全球专利的专利申请趋势、目标国和申请人排名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丰田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
卫星通信系统波形体制的定义,是体制标准制定的基础工作之一。既要考虑到体制波形自身的特点,也要考虑到系统中器件特性对信号传播的影响。对OFDM体制波形、DFT-s-OFDM体制波形在经过载荷放大器后的射频特性进行测量;通过EVM、PAPR、信噪比解调门限、效率等指标,评估两种体制信号在单载波、四载波场景下的性能质量,进而对波形体制的选择给出建议。